

恒常學習
若要人不說 除非己莫為
2025年10月2日
有一群人坐在屋內閒聊,其中有一個人說起某人品行不錯,就是有兩個缺點: 容易生氣和處事魯莽。 此時,正好某人在門外經過,聽到有人議論自己,非常氣憤,馬上走進屋裏, 抓住那個說他缺點的人,動手打他。 旁邊的人阻止他,問道:「你為甚麼 打人呀?」 他答道:「我甚麼時候容易生 氣、做事莽撞呀?這個人說我容 易生氣、做事莽撞,所以我要打 他!」 旁人聽後,說:「你容易生 氣、做事魯莽的缺點不是現在已 表現出來了嗎?你還能責怪人評 價你嗎?」
寬運法師開示:
有些批評或評價,別人一說出來,我們馬上就會「發火」。這就是俗語說的「被人點中死 穴」,或者說被人按中了「情緒按鈕」。憤怒,佛教稱為「瞋」,它和貪、癡合稱為三毒。 《大智度論》認為,「瞋」是三毒之中,傷害最大的,也是心病之中最難「醫治」的。生氣之後的不理性表現,便是魯莽。所以容易生氣的人,做事往往也魯莽。 我們在日常生活上,常常會遇到批評。以正面的態度面對批評,學會控制情緒,是修行的 重要一步。當我們遇到批評時,可以不急於辯解或回應,客觀地理解批評的內容,然後學習古人,有則改之,無則加勉。若真有缺失,宜加以反省及改正;如沒有錯,就當告誡自己小心, 以免將來出錯。 若要人不說,除非己莫為。要避免被「批評」,也要減少「死穴」。《十住斷結經》卷第 三:「為人謙下不憍蔑人,功德道果日夜滋生,縛結怨惡永無根芽。」平時待人處事,謙卑有 禮,日漸養成好的修為,批評結怨之事,就不存在生根發芽的因緣了。
資料來源:香港佛教聯合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