恒常学习

  1. 首页/
  2. 恒常学习/
  3. 若要人不说 除非己莫为

若要人不说 除非己莫为

2025年10月2日

有一群人坐在屋内闲聊,其中有一个人说起某人品行不错,就是有两个缺点: 容易生气和处事鲁莽。 此时,正好某人在门外经过,听到有人议论自己,非常气愤,马上走进屋里, 抓住那个说他缺点的人,动手打他。 旁边的人阻止他,问道:「你为甚么 打人呀?」 他答道:「我甚么时候容易生 气、做事莽撞呀?这个人说我容 易生气、做事莽撞,所以我要打 他!」 旁人听后,说:「你容易生 气、做事鲁莽的缺点不是现在已 表现出来了吗?你还能责怪人评 价你吗?」

宽运法师开示:

有些批评或评价,别人一说出来,我们马上就会「发火」。这就是俗语说的「被人点中死 穴」,或者说被人按中了「情绪按钮」。愤怒,佛教称为「瞋」,它和贪、痴合称为三毒。 《大智度论》认为,「瞋」是三毒之中,伤害最大的,也是心病之中最难「医治」的。生气之后的不理性表现,便是鲁莽。所以容易生气的人,做事往往也鲁莽。 我们在日常生活上,常常会遇到批评。以正面的态度面对批评,学会控制情绪,是修行的 重要一步。当我们遇到批评时,可以不急于辩解或响应,客观地理解批评的内容,然后学习古人,有则改之,无则加勉。若真有缺失,宜加以反省及改正;如没有错,就当告诫自己小心, 以免将来出错。 若要人不说,除非己莫为。要避免被「批评」,也要减少「死穴」。《十住断结经》卷第 三:「为人谦下不憍蔑人,功德道果日夜滋生,缚结怨恶永无根芽。」平时待人处事,谦卑有 礼,日渐养成好的修为,批评结怨之事,就不存在生根发芽的因缘了。

数据源:香港佛教联合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