恒常学习

  1. 首页/
  2. 恒常学习/
  3. 佛经中的童子 天真且智慧

佛经中的童子 天真且智慧

2025年9月30日

佛门中认为,儿童的纯真心灵更接近佛性的本来面目,儿童的内心如同一张白纸,善恶好坏取决于受成长环境的影响。


 
佛教里的童子
佛教里经常称文殊菩萨为童子或童真文殊。《宝鬘论释》云:「顶礼文殊童子!在远离一切过患(文)、具足二利之福德(殊)、身体无有老衰(童子)的文殊师利童子前作礼,这是译师所作的顶礼句。」「童子」象征文殊菩萨已证悟诸法无变实相,安住于不来不去、不生不灭的法界中,故无有变迁,永不衰老。「童子」也可表示了义的文殊菩萨不生不灭的实相。如「觉空文殊童子之加持」。
 

佛教里的童子有六层含义:

第一: 童真入道
 童真行者,发心求法,故称为童子。只有以内心最真诚、最热情的赤子之心上求佛法,方可称为童子。所谓童真,并不仅指身体上的童身,而是指永远保持自性的天真活泼,一心向道,才称童真。

第二:清净无垢
 以童子表法表示修行人真正见道以后,显发根本智,具足无漏功德,开显自性中本具的无漏功德,所以称为「童子」。

第三:戒行清净
菩萨天真纯洁,戒行清净,充满慈悲智慧,故以童子形容。如同婴儿一般不曾被世间纷杂所染污,才可以称作童子。

第四:应机示现
 菩萨法身无形,应机示现。如《普门品》中就详细列举观音菩萨的三十二种化身。文殊菩萨曾多次在众生面前示现童子相。「善财」为表达佛法应当尽早修学,也化现为童子身。

第五:启发童蒙
菩萨启发童蒙,依般若智而精进修学,故以童子比喻初学。在佛法面前,我等烦恼深重的凡夫犹如孩子一般,希求无上佛法的滋润。

第六:童子地位
佛经中常称菩萨为童子,证得初地或八地以上果位的菩萨,都可统称为童子。因为菩萨是如来法王子故。一切补位菩萨如同君王之太子,必将承佛圣位,所以经典中常将精进修学的菩萨比喻为童子。

菩萨修到童子地时,充满慈悲智慧,热情和乐,内心纯净,所以在佛教典经中。常常以童子来形容菩萨,以表菩萨的纯洁、天真、高尚、热情、和乐的种种美德。
 
自古英雄出少年,儿童是社会未来的栋梁。在众多佛经中提到了善财童子、八岁龙女、妙慧童女、自在主童子、遍友童子、善知众艺童子、德生童子、月光童子、金色童子、睒子童子、光明童子、聚沙童子等,他们具足清净与智慧,并获得成就,都是佛教中有智有为的少年,为儿童做出了很好的榜样。
 
图片及数据源:广州光孝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