師父,我瞭解到布施給畜生、犯戒人、持戒人、離欲外道和布施陀洹以上的聖者,功德是不一樣的。我想知道,在布施供養中,怎樣做到心的清淨、無染和無分別?
法量大和尚開示
「無分別心」是人人本性具足的,但必須依於佛法如理思維抉擇——善分別,方能證得。所以我們先要學會善分別,才能實證無分別。「無分別」,不是如同石頭草木,不是甚麼都不知道。
《維摩詰經》說「善能分別諸法相,於第一義諦而不動。」心安住在第一諦上就是無分別。但是這個無分別是在善分別、善抉擇的基礎上去證入的。我們若沒有善分別、善抉擇,則不能夠證入無分別 。 「無分別」是與無為法相應的無分別智,不是昏昧無知。
我們布施前要有正分別。
我們布施畜生,是因為我們有悲憫心,這個悲憫心會給我們帶來福報,再加上這個布施的行為,所以會得以百計的福報。但畜生的心是很鈍的,它不懂得抉擇善和惡,所以這種福德是很微小的,因為它的心不廣大,心的力量不夠強。
我們布施犯戒的人,雖然他犯戒了,但他不犯戒之前也修過很多善法,我們因悲憫而行布施,雖然他犯了戒,但他還會懺悔、再受戒、再持戒,那他累積的功德就很大。破戒的人我們都會尊重,那布施持戒人的功德就更大了,這是對戒的尊重。因為我們對戒的尊重,這會幫助我們累積廣大的福德。
佛陀曾云,如果我們供養一個剛從慈觀裏出來的人,功德大得不得了。因為當時他正在緣很多很多眾生,給很多眾生發出慈愛,他這樣的心是非常柔軟而廣大的。我們布施這樣的人,我們的福德也會因為他的心而廣大。
如果我們供佛,那福德是不可限量的。因為佛陀的心是最圓滿、最清淨、最究竟的,所以供養佛的福德是不可限量的,非算數譬喻所能及。有人問在世間做慈善跟在佛門種福田有沒有差別?一切都是心的差別。如果布施的人以出世的心、趨向解脫的心去布施,他的功德是非常殊勝的。如果我們是以有漏的心、求有漏之果的心去布施,那是無法跟趨向於解脫的心、趨向解脫目標的供養相比的,是天壤之別。
這些差別就是心的差別。福德來自於心,依心來作福德。我們供養的物件,他們心量的差別、心染境的差別,就決定我們福德的差別。所以我們要善分別,要開發我們的心。我們以清淨的心布施一切人,福德都是廣大的。如我們不能有清淨的心,但我們布施具有清淨心的人,福德也是廣大的。
《金剛經》說「無我相、無人相、無眾生相、無壽者相。」無論供養布施的對象是誰,都應有平等無二的心。
如果我們以「無我、無人、無眾生、無壽者」的心去布施,那我們布施的一切人都是佛,沒有畜生、沒有犯戒人、沒有持戒人、沒有外道、沒有聖者,一切平等,這樣的心是非常廣大的。
對境是佛菩薩,我們要恭敬感恩,對境是眾生,也要恭敬感恩,因為一切眾生都曾是我們過去的父母、師長,一切眾生皆具菩提自性,因緣際會皆當有成佛的可能性——從這個境界來講,只要你的心是清淨無礙的,是恭敬慈悲的,以這樣的心去供養,福報是最強大。
無論我們供養任何一個物件,都猶如供養佛。既然無我、無人、無眾生、無壽者,那這個心就是跟佛心相應,就是佛心。依佛心行一切布施都是佛果,都是佛德,功德就無量無邊。
資料來源:六榕寺
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