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耳根圓通的觀世音菩薩

作家相片: 香港佛友會香港佛友會

參禪學道的人,一開始可能會覺得與道相去甚遠,一旦明白其中的道理,則觸目皆是道。人若是迷於表相,妄自分別、執著,就無法洞察世間的實相,即使真理就明明白白在眼前,也像是阻隔了重重山河般的遙遠。





耳根圓通觀世音菩薩,在過去無量劫前修行由耳根聞聲熏習成金剛三昧,和佛陀具有同樣大的慈力,為了救度眾生,可以擁有三十二變化應身,隨時隨地應化顯現於人世間。觀世音菩薩由耳根圓通法門,修證而得無上大道。

 


據記載,憨山大師(憨山德清【1546年11月15日-1623年1月15日】,俗姓蔡,字澄印,號憨山,法號德清,諡號弘覺禪師,安徽全椒人,明朝佛教出家眾,為臨濟宗門下。復興禪宗,與紫柏真可是至交,被認為是明末四大高僧之一)曾經在五臺山一個小溪邊專門按照這個方法來修耳根圓通,後來也因修這個耳根圓通而豁然大悟。與大家分享一段憨山大師著的《楞嚴經通議》中,所開示耳根圓通法門,望諸有緣之同修,依此修,有所成就:

 


議曰:此觀音耳根圓證也!於音言觀,則已不用耳聞矣!所師之佛名觀音者:顯法有所本也!從聞思修者:謂從聞中思而修之也!初于聞中,入流亡所等者:即前雲此根初解先得人空也!六根順流奔境,故隨情造業,今于耳根思修,則不緣外境矣!入流者:返流也!謂逆彼業流。返觀聞性,則不由前塵所起知見,而聞性現前,塵境遂空,故曰:亡所。且未觀聞性之前,以境有動、靜則聽不出聲矣!今觀聞性寂然,則境無動、靜之相,故曰:了然不生;是亡前塵也!

 


如是漸增等者:由境寂滅,複增觀行,以所聞聲塵既無動、靜,則此聞根亦泯,故曰:聞所聞盡;此盡內根也!盡聞不住等者:此空性圓明成法解脫也!謂根、塵雙泯為盡聞處,而亦不住盡聞之覺,更增觀行,根、塵既泯而此觀智亦亡,故覺所之覺亦空;此空觀智也!空覺極圓等者:謂空觀智之空至於極圓之處,則空所空之空亦任運而滅,故曰:空所空滅;此泯諦理遣重空也!生滅既滅等者:明俱空不生也!如此重重遮遣至於無遣,故曰:生滅既滅,寂滅現前。

 


此妙行已圓,而三諦一心平等顯現,故能忽然超越也!一念頓證,故曰:忽然。十界依正皆寂滅一心所現影像,故曰:超越。圓滿十方洞然無礙,故曰:圓明。即前雲明相精純,一切變現不為煩惱,皆合涅槃清淨妙德,故上合諸佛本妙覺心。圓照自心眾生無不願度,故曰:同一慈力。下與六道一切眾生共一法身,以眾生心中之悲仰即諸佛拔苦之覺地,故曰:同一悲仰。此二最勝一時獲得,是所謂圓通超餘者也!

 


資料來源:廣州市大佛寺



コメント
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