很多朋友會問:『為何學佛?』用印光法師在八十歲時寫的一幅书法作品來回答: 『死,学道之人,念念不忘此字,则道业自成。』未知生,焉知死。換一個角度,未知死,怎知生?死亡,是每個人都將面臨的終極命運,佛學以死觀生,賦予我們思考生命價值的空間,讓我們在有生之年,把握修行機會,找到人生解脫的方法。
佛教本是了生死的學問,卻成了『死鬼的宗教』。追溯到洪武年間,朱元璋把寺院分為三種:禪的寺院,出家人都在深山打坐修行;講經說法的法師,只能在寺院內弘法,不能走到社會;只有瑜伽教的法師才可以和群眾接觸,民間有人往生了,才可以去誦經,按經計錢,使佛教變成了花錢消災、做功德超渡的關係。人們總在死後才想到佛教,其實活著的時候,就需要佛教。
人類忌諱也恐懼死亡,佛教的『緣起論』告訴我們,生命是無常的,一切都在變化之中。死亡是無可避免的自然現象,但不是終結,而是一個過程。我們學習接受死亡的存在,同時通過修行來減少痛苦,獲得解脫。
『無我』才是生命的本身狀態,無我的生命經歷輪迴,無所謂生滅,不增不減。我們因緣起而聚,緣散則滅,業果循環,只有看到了死亡的真諦,坦然地面對死亡,便懂得從容地面對日常生活中的種種痛苦和困難,也便更懂得珍惜生命的寶貴。
西方寺寬運大和尚開示,我們每天不知道今天是否能到晚上安然睡去,晚上睡覺,也不確定明天是否能夠依舊醒來,每日一睡一醒,已經是每日一輪迴。 《金剛經》第六品偈頌『金雞夜半作雷鳴,好夢驚回暗猶明,悟到死生如旦暮,信知萬象一毛輕』,就和我們睡覺一樣,一切眾生都在睡夢中,諸佛菩薩說法,就像半夜雞叫,把我們從迷中叫醒了。真正悟到死生如旦暮,你才能夠得到正信,真正相信『萬象一毛輕』,整個宇宙也就這麼一點,輕如鴻毛。南懷瑾說,如果我們真懂了這一品,就懂了「法尚應捨,何況非法。」本無生死之可了,那才能夠了生死。
作者:黃婉曼
佛學研究碩士生。
電視傳媒人,視佛法為指引人生的哲理。與你一起實踐生活禪,跳出無常煩惱的束縛,學習在娑婆世間活用佛法智慧,發菩提心,修行得樂,共成佛道。
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