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佛教的稱謂

作家相片: 甯瓏甯瓏

「稱謂」在佛教中是一種重要的禮儀,它不僅代表著一個人的身份,還能顯示出他在佛門中的職務和修行程度。人們通常用「上人」、「師父」、「禪師」、「律師」等稱呼出家人,還會根據職務稱呼;對於在家人,則用「大德」、「居士」、「師兄」、「師姐」等稱謂,表達了對對方的尊敬。這些稱謂有助於維護佛教的規範與倫理,同時也傳達了深刻的佛法智慧。



「稱謂」在佛教中是一種重要的禮儀,它不僅代表著一個人的身份,還能顯示出他在佛門中的職務和修行程度。人們通常用「上人」、「師父」、「禪師」、「律師」等稱呼出家人,還會根據職務稱呼;對於在家人,則用「大德」、「居士」、「師兄」、「師姐」等稱謂,表達了對對方的尊敬。這些稱謂有助於維護佛教的規範與倫理,同時也傳達了深刻的佛法智慧。

 

對於出家眾,信徒通常稱呼他們為「師父」或「法師」。其中,「師父」是對所有出家人的通稱,包含了如受戒師父、剃度師父等各種職務。「法師」則專指以法為師的出家人,根據其專長可分為律師、禪師和論師。此外,稱謂如「大師」表示專家或傑出者,開山建寺的第一代住持通常稱為「開山大師」。

 



對於在家居士,未婚的女性信徒稱為「師姑」,而未剃髮的男性信徒則可稱為「淨人」或「道人」。出家眾之間可互稱師兄、道兄等,在家信徒則可互稱居士、師兄、師姐等。在稱呼師父時,自己可用「家師」,而對他人的師父則稱為「令師」。


 

在佛教中,稱謂還包括一些特定身份的名稱,如「羅漢」指已斷除煩惱的聖者;「菩薩」則是發心修行以成就佛果的修行者;精通經、律、論的高僧被稱為「三藏法師」等。

 


「和尚」本為梵語,意為「大眾之師」。此稱謂是要在六和僧團中確實奉行六和敬,德高望重的出家人,特別是寺院的「住持」或「方丈」。「方丈」、「住持」則指掌管寺院一切大小事務,監督大眾,並為大眾說法的主僧。而「仁波切」、「活佛」和「格西」等稱謂則是藏傳佛教中的特有名詞,指代具備特定修行和傳承的高僧。


 

在使用這些稱謂時,應注意其上下級、尊卑的關係,以示尊重。例如,對於德行高尚的師長,應稱「上人」,而同修者則稱為「同修」。在家居士也可以稱「上人」,如《維摩經》文殊菩薩稱維摩居士「彼上人者」,即人上之人、大人物之意。這些稱謂在佛教的日常生活中,反映了信徒對法的敬重和修行的態度。


 

正確使用佛教的稱謂不僅是對他人的尊重,也是修行者自我修持的重要體現。這些稱謂背後蘊含著深厚的佛教文化和歷史,對於信徒在修行過程中,具有指導和教育的意義。

 


參考文獻:

1. 佛光文化(1999)。《佛光教科書》。台灣:佛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。

2. 星雲大師(2008)。《人間佛教論文集(上)》。台灣:香海文化事業有限公司。





 

作者:甯瓏



香港中文大學佛學研究碩士畢業生。




緣份,就像種子要遇見陽光和水才能成長。每一種偶遇或許都不是巧合。既然我們有緣相聚、相識、相處或求學,就不必執著這是因,還是果,只要活好自己每一刻,真誠對己對人,必是有智慧的人。


 


Comentarios
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