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佛教中的「煩惱」代表甚麼?




煩惱,巴利語kilesa,源自「使污染」(kileseti)一詞。能使眾生的心與身污染故,稱為「煩惱」。也即是說:能污染身心的心理因素,或處於污穢、墮落狀態的心,叫做煩惱。

 


煩惱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負面心理因素,它們都是不善的,因為這些心理因素在精神上是不健全的,在道德上是應受譴責的,在果報上最終是會導致痛苦的。

煩惱雖然五花八門、多種多樣,但可以將它們歸納為三大類:


1.貪(lobha)-貪愛目標。包括各種不同程度的貪。從極強的貪婪、執著、渴求,到極微細的喜愛、追求,都屬於貪。


2.嗔(dosa)-厭惡目標。包括各種不同程度的反感。從極強的暴怒、凶狠、殘酷、仇恨,到極微細的憂鬱、煩躁,都屬於瞋。


3.癡(moha)-對目標的愚昧、盲目、無知。

這三種煩惱是一切煩惱的根本,故又稱為三不善根、三不善因、三種造業之緣由、三火、三障等。



資料來源:廣州大佛寺



Comments
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