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與佛學的緣起,可以回到我的童年,我的母親是一位佛教的門徒,自我年幼有記憶的時候,大約6歲吧,我和哥哥比較活潑,甚至是頗皮,偶然在校及家也會闖禍,母親會拿起籘條打我們,或是不給我們飯吃。到了8歲後,母親在家中添了一個櫃,而且亦擺放了一尊佛像,自此之後,母親便開始早晚燒香念佛,而當我們又闖禍了,母親沒有再以體罰的方式罰我們,而改為要我們跪在心經掛畫面前去念心經,我記得當時其實不知道心經說甚麼,但因為母親要我們念吧,便照著念,不知不覺之間,心經的經文便植入了腦袋內,深深的刻畫在心中。
與心理學的緣起
因為我兒時並不特別喜歡讀書,母親建議我學一門手藝吧,以便將來可以投身社會工作,於是我便決定選擇工業的學校進修,打算學一門手藝吧。讀書時,由電子技術的學習,不經不覺便進入大學,主修電子工程。畢業後,理所當然的,便向著電子工程發展自己的事業,然而,並不如想像般順利,好像事倍功半,於是事業發展像跌入了迷霧中。
當時,自己開始迷失,開始問自己「我想怎樣?我想從事業發展中得到甚麼?」
於是便開始看一些心理學的書藉,我感到莫名的興趣,開始對心理學產生興趣。後來,決心進修「心理學」與「輔導」,就這樣完成了心理學的博士畢業。
心理學與佛學
完成了心理學的博士後,感覺人性的複雜性與多樣性,面對很多的病人因環境的變化,並受著自己的認知、經驗和童年成長歷程的影響下,患上不同形式的心理困擾與障礙,而大部分病人都把病因歸咎於環境,有的抱怨上天、有的埋怨他人,他們都覺得自己所認知的環境是「真相」,但他們卻忽略了他們對環境的理解完全來自他們的認知、經驗和童年成長歷程,於是被自己製造出來的「真相」所困著。倘若,他們能夠反觀自己的內心,便能覺察到自己的認知在困著自己。這就如心經的一句話「觀自在菩薩」,觀是內觀,每個人都是自己的菩薩,倘若人們能夠內觀自己,他們便不再是被困著,而是他們可以選擇困著自己或是放過自己。
因此,我開始認真的理解及學習佛學,並發現佛學和心理學有著很多的關係,修習佛學,往往是其中一個方式令自己活得健康的法門。稍後的時間,我可以和各位分享用心理學的角度看佛學,佛學其實也是一門人性的科學。
李偉堂心理學博士
用心理學的角色看佛學。心理學和佛學仿佛是兩門不相關的學問,一門是西方的科學,一門是東方的宗教,然而,心理學是一門研究人心的科學,而佛學是一門修養心靈的宗教。今次,想和大家分享一下,我與心理學和佛學的結緣。
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