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念珠

作家相片: 佛光大學佛教學系佛光大學佛教學系


印度佛教中的念珠《佛說木槵子經》是佛教文獻中最早出現念珠的經典,並於東晉時翻譯成漢文。經中教導國王(在家居士)如何滅煩惱,可見使用念珠除統計次數的功能外,更能獲得功德,使得念珠有了充滿法力的相徵。


















念珠傳入中國:4-10世紀


最先在中國大力宣導念珠的是道綽(562—654 年)。作為中國淨土修行的代表人物,道綽以鼓勵稱念阿彌陀佛佛名而聞名於世。念珠用來持誦佛號、咒語,成為僧人隨身器具。此外,在密教經典中念珠珠數、製造的材質、母珠、串繩等也被賦予不同的象徵意義。如:《佛說校量數珠功德經》。





〈清 綠茜牙念珠〉,國立故宮博物院藏。圖版取自《器物典藏資料檢索系統》:https://digitalarchive.npm.gov.tw/Utensils/Content?uid=66955&Dept=U(檢索日期:2021年8月3日)。
















念珠的非宗教性用途:10 -17 世紀



如清廷中的朝珠,外表雖與念珠相似,但不再是佛教信徒、僧人的象徵,轉而成為政治地位的標識。宮廷中負責禮制的官員以朝珠嚴格區分皇帝、後妃、文武官員及其餘人等。











〈東珠朝珠〉,故宮博物院藏。圖版取自《故宮博物院網站》:https://www.dpm.org.cn/collection/embroider/232174.html (檢索日期:2021年8月3日)。








《佛教對中國物質文化的影響》。上海:中

西書局,2015。














作者:佛光大學佛教學系博士生 鄧葶涓

Comments
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