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搜尋
甯瓏
2024年11月5日
什麼是般若?淺談佛教的智慧
在佛教的「六度」修行中,般若被比喻為「眼睛」,它就像燈塔一樣,指引著其他修行方法。六度是布施、持戒、忍辱、精進、禪定和般若,而般若是其中最關鍵的,因為如果沒有般若的引導,其他的修行就像是盲目的行動,無法達到真正的解脫。因此,經典中提到「五度如盲,般若為導」,說的正是這個道理。
香港佛友會
2024年10月30日
定慧難等持 是修行的常態
常有一句話,叫「以出世的心做入世的事」,這個理大家都明白,但實際操作起來,這是極其難的一件事情、一個修為了。但實際上我們是,一旦以出世的心,所謂做入世的事的時候,往往心也跟著入世了。
香港佛友會
2024年10月17日
在生活中修行 在修行中生活
生活的天地是廣闊的,生活的內容是十分豐富的,有社會生活,有家庭生活,有道德生活,有情感生活,我們要讓這一切生活的領域裏都充滿禪的精神、禪的喜悅。那麼修學生活禪有哪些要點呢?
甯瓏
2024年10月1日
佛教中的「發心」是什麼意思
在佛教中,「發心」是指一種內心的志願和願望,這是修行的起點。經典中提到,「惡盡曰功,善滿稱德」,這意味著我們的功德來自於內心的發願。發心就像是耕耘心田,只有開發內心的潛力,才能收穫智慧和慈悲。
香港佛友會
2024年9月23日
聽師父說:能通過修行把過去的不善業消除嗎? (上)
【弟子請法】師父,「一切生起與存在都是有因緣條件的」,我想知道這種因緣條件是不是由不同的業力所感得的呢?「無明滅盡無餘」,是不是有了正知正見,就能通過正確的修行努力,把過去的不善業一樣樣消除?
香港佛友會
2024年8月16日
三句話助減你我發表意見時的煩惱
太陽底下,很多事情在家庭內或職場上,一再重覆發生,帶來我們不少的煩惱。
古語云:「人之患,好為人師」。但對有宗教信仰的人,相信大都不太同意,因為分享好事好言不是應該鼓勵的善行嗎?不過,與人相處時,往住發覺人是不好為人學生的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