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搜尋
香港佛友會
2024年9月12日
禪宗大德悟道因緣丨蘇東坡居士
內翰東坡居士蘇軾,字子瞻,眉州眉山(今四川)人。蘇軾少有大志,幼時其母程氏親自教他讀書。一日讀《範滂傳》,蘇軾慨然謂其母曰:zd2軾若為滂,母許之乎?」其母道:「汝能為滂,吾顧(豈、難道)不能效滂母耶?」長大以後,蘇軾即通經史,日著文千言,後中舉,並得到歐陽修的器重。
香港佛友會
2024年9月12日
禪宗大德悟道因緣丨蘇轍居士
參政蘇轍居士,上藍順禪師之在家得法弟子,字子由,蘇東坡的弟弟。十九歲那年,與其兄蘇軾同登進士。他的命運象蘇軾一樣,也是坎坷不平,幾起幾落。末後,徽宗在位期間,蘇轍遭蔡京等人所嫌,徹底罷官,遂于許州築室自養,自號“穎濱遺老”。
香港佛友會
2024年9月12日
如幻觀 | 無我即真我
法量大和尚說:「無我是一種覺悟,是一種境界,是一種智慧,當人們以安詳寧靜的心,高度的專注力,持續正念地觀察推尋『自我』的實在性時,隨著正念力的提升,智慧之光綻放,穩定的心光洞達現實的真相,徹底破除了與生俱來的自我執著,脫離了二元對立,生起無我之智,生命瞬間得到昇華。
香港佛友會
2024年9月12日
如幻觀 | 正念如實知 (下)
「愛又是從何而來?其根源的『集』是甚麼?從哪裡生起,從哪裡製造出來的呢?是受;觸;六入處;名色;識;行;無明。這就是從無明而有行,從行而起識,從識而起名色,從名色而起六入處,從六入處而起觸,從觸而起受,從受而起愛,從愛而起取,從取而起有,從有而起生,從生而有老病死、憂悲惱苦。」
香港佛友會
2024年9月12日
如幻觀 | 正念如實知 (上)
法量大和尚說:「修習佛法,一定要重視客觀實際,對自己的身心世界與外在的一切事物的相互聯繫應做到如實了知。如眼與色的關係,是好的色境吸引了我的眼球?還是我的眼球在追尋好的色境?耳與聲、鼻與香、舌與味、身與觸、意與法的接觸又是怎麼樣的存在?這些接觸對於『我 』有甚麼樣的作用?都應一一
香港佛友會
2024年8月30日
佛教教我們知苦 才能得樂
回看佛陀出家前的生命,當中他擁有多少我們一直追求的快樂?他出身皇族,擁有名利、地位、嬌妻、美妾、幼子、健康身體、敏捷身手及聰穎頭腦,簡直是人生超級勝利組。為何他竟然決斷地捨棄這一切?這可給予我們甚麼啟示?
香港佛友會
2024年8月17日
《大莊嚴論經》選:〈難陀王〉
我過去曾聽說過這麼一件事:有一個國王,名叫難陀。這國王拼命聚斂財寶,希望把財寶帶到他的後世去,心裏想:「我要把一國的珍寶都收集到我這兒來,不能讓外面有一點剩餘。」
香港佛友會
2024年8月16日
三句話助減你我發表意見時的煩惱
太陽底下,很多事情在家庭內或職場上,一再重覆發生,帶來我們不少的煩惱。
古語云:「人之患,好為人師」。但對有宗教信仰的人,相信大都不太同意,因為分享好事好言不是應該鼓勵的善行嗎?不過,與人相處時,往住發覺人是不好為人學生的
香港佛友會
2024年8月15日
人類的智慧 真相的獲得
手上有一部《讀者文摘》多年前出版的畫冊《古文明之謎》,畫冊圖文並茂,記載了世界各地遺留下來的古蹟。書中前言,轉述了一九三零年愛恩斯坦一番說話︰「人類的一切經驗和感受中,以神祕感最為美妙;這是一切真正藝術創作及科學發明的靈感泉源。沒有這種靈性的人,對神祕事物不會感到驚異,.....
香港佛友會
2024年8月6日
佛教相信靈魂的實在嗎?
在一般人的觀念中,除了他是唯物論者,往往都會相信人人都有一個永恒不變的靈魂,晚近歐美倡行的「靈智學會」,他們研究的對象,也就是靈魂。基督教、回教、印度教、道教等的各宗教,多多少少也是屬於靈魂信仰的一類,以為人的作善作惡,死後的靈魂,便會受著上帝或閻王的審判,好者上天堂,壞者下地獄
香港佛友會
2024年6月7日
【恒常功課】《真理的寶藏 ― 法句經》
常朗誦《法句經》可了解佛法精髓,並以此啟發人心,教化大眾心向善道,學習基本生活之道,引導正確生活目標,指點通往滅苦的正確方向,啟發今世或來世過著快樂和充實的生活。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