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搜尋
香港佛友會
2024年12月5日
佛法四種層次的「信」
一般人由於生活上有很多不如意的事情,或者是身體不健康、家庭不和諧,或者是情感、事業上的問題……東求西拜,逢廟燒香、見像磕頭,求恩主公、土地公、媽祖保佑,能夠滿自己的願望,將來還願,或是修寺廟、或是給神明塑個金身……這是一種初期的信仰,稱為「初信」。
香港佛友會
2024年12月2日
太虛大師:菩薩的資糧
菩薩既以菩提圓滿為目的,非加一番勇猛精勤的修行不為效。而一切諸行皆依實相無相理以修,心經說「照見五蘊皆空」,金剛經說「無我相,無人相,無眾生相,無壽者相」。用這無相理觀,破除無始時來我執法執,乃能修佈施等六波羅密多。
黃婉曼
2024年11月27日
焰口施食 鬼能吃到嗎?
法會儀式,是佛家的方便法門,讓佛友們通過體驗完整的儀式,再深入去了解大乘佛教的根本精神和修行菩薩道的方法。在法會中,念誦不同的咒語,除了能得到佛菩薩的加持,也是為了能放下妄想和煩惱,讓光明進入內心。
香港佛友會
2024年11月27日
榕園晚晴 | 嗔心甚於猛火
《佛遺教經》中云:「嗔恚之害則破諸善法,壞好名聞,今世後世,人不喜見。」
《佛遺教經》中云:「嗔恚的害處之大,能夠破壞一切善法;也會破壞好的名聲,讓今生後世遇見的人事,都不喜歡見到他。」
香港佛友會
2024年11月22日
戒律到底是不是一種束縛?
戒律的由來,出家比丘有二百五十條戒律,但絕不是誰刻意想出來的,而是佛陀「因事制戒」。在佛陀成道後第五年,僧團因當地的饑荒面臨困難,比丘須提那子帶領著一些比丘,回到他的家鄉去乞食。
甯瓏
2024年11月5日
什麼是般若?淺談佛教的智慧
在佛教的「六度」修行中,般若被比喻為「眼睛」,它就像燈塔一樣,指引著其他修行方法。六度是布施、持戒、忍辱、精進、禪定和般若,而般若是其中最關鍵的,因為如果沒有般若的引導,其他的修行就像是盲目的行動,無法達到真正的解脫。因此,經典中提到「五度如盲,般若為導」,說的正是這個道理。
香港佛友會
2024年11月4日
禪宗大德悟道因緣之六祖惠能
六祖惠能,俗姓盧,祖籍範陽(今河北涿州),於貞觀十二年(638)二月初八,出生在新州。惠能三歲喪父,由母親撫養成人。成人後,家境愈發貧寒,只能靠上山打柴和幫人做零活維持生計。
bottom of page